蔬菜也有甲醛?
发布日期:
2024-06-22

浏览次数:

0
网络上关于蔬菜有害的传言不在少数,甚至于很多都有理有据的列出了“证据”,这让人看了很难不心惊,到底蘑菇还能不能吃了?

甲醛是什么?有何危害?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在常温下是气态,通常以水溶液和气态形式出现。

甲醛在工业上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制造塑料、皮革、人造纤维、合成树脂、消毒、防腐等。从而存在纺织品、室内装饰材料等甲醛含量超标的问题。


蔬菜也有甲醛?

甲醛的35%-40%水溶液又名福尔马林,是一种防腐剂,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如果在生活中吸入了过量的甲醛蒸汽,比较明显的表现是双眼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现象,如烧灼痛、流泪、呼吸急促、鼻酸、打喷嚏、呛咳、声门水肿、有窒息感等,并可引起头痛、气管炎、肺炎等。

大家都知道蔬菜水果都是要经过长途运输才能到达全国各地市场,然后经过市场售卖到消费者手中,从采摘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很长的时间。

而有些蔬菜水果是不易存放的,特别是运输途中还会磕磕碰碰,所以延长蔬菜水果保鲜期很重要,而甲醛有一个作用就是杀菌防腐,这样刚好解了食材不易存放弊端。

卖菜的朋友说确实有黑心商贩这样做,他们自己从来不吃,后来他让我遇到下面3种菜,白送也不要,或许是“甲醛菜”。

这3种甲醛菜,菜贩子从来不吃?

关于甲醛菜的传言屡见不鲜,其中蘑菇、蒜薹和娃娃菜这3种是听得最多的,传言称这些蔬菜不仅有毒还致癌,这是真的吗?

蔬菜也有甲醛?

1、蘑菇

蘑菇就是前文故事里网传视频中的主角,博主们纷纷用试剂盒在蘑菇上测量出了甲醛,这是否说明蘑菇不能吃了?

事实上,蘑菇等食用菌会根据自身环境变化而产生微量甲醛,除蘑菇外,一些其他的天然食物内也存在。

食物所产生的内源性甲醛含量极少,且日常食用这些蔬菜前都会进行冲洗,甲醛又溶于水,很快就会被清洗掉,不足以对健康造成威胁。

2、蒜薹

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视频内容为:很多工人全副武装不停将蒜薹尾部浸入到白色的液体后拎出堆放在一起,据说是在泡甲醛。事实是如此吗?

其实对蒜薹浸泡的白色液体是蒜薹保鲜剂,主要成分为咪鲜胺,可以抑制蒜薹储存期间的霉变、老化,在结合冷库储存后可让其储存期延长至8个月左右。

咪鲜胺是一种广谱、高效杀菌剂,其在常温下的半衰期约在10天,1个月后可降解90%。冷库储存在70天即可降解90%,如若经过8个月的储存,咪鲜胺的残留基本也都降解了,不用担心威胁健康。

3、娃娃菜

传言称,很多商家为了让娃娃菜卖相好看,储存时间更久,会浸泡甲醛后再售卖。

但这个说法并不可信,上文已经说道,蔬菜用甲醛违法,很少有商家会为此铤而走险。甲醛本身是个味道刺鼻的气体,想要达到防腐的目的,商家就得加大用量,但甲醛浓度一高,就很容易被人们闻出来。

除了上述的传言以外,生活中还有不少关于食物内含有甲醛的传闻。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非娃娃菜、金针菇、豆腐莫属,传言称商家为了保持蔬菜豆腐的新鲜度,会在内里加入大量的甲醛,这是真的吗?

蔬菜也有甲醛?

当然不是!甲醛虽然是一种可致癌物质,但给身体带来伤害主要是通过吸入产生,食物内摄入甲醛的风险比较小。再加上这些所谓的“甲醛食物”,其实都是违法事件,一旦发现就是违法行为。

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多是经过夸大、恶意宣传得来的结果,一般情况下没有商家会做这种铤而走险的事情。在食品内添加甲醛不仅会让商家受到法律制裁,还不能获得利益,试问谁会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部分水产品、蔬果等食品中天然存在微量甲醛,果蔬在环境、存放时长等因素的影响下,会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微量甲醛。

但甲醛本身就易溶于水、挥发性很强,基本不会在蔬菜表面停留。蔬菜在水洗、烹饪的过程中,经洗净和高温处理,也能将甲醛“消灭”。

综合种种因素,可以得知食品内含有甲醛这件事,无需过多的担心,这是不可信的传言。

如何去除蔬菜上的甲醛?

1.用清水浸泡和搓洗

泡的时间越长,农药残留就越少。试验证明,用自来水将蔬菜浸泡10~60分钟后再稍加搓洗,就可以除去15%~60%的农药残留。用专用的蔬果洗涤剂浸泡,对于减少农药的附着更为有效。

2.高温消除

由于甲醛的溶液保存,有科学分析最好在16℃以上,换言之,把蔬菜置于阳光底下,晾晒五分钟左右,可以促进甲醛物质的分解。

另外试验发现在70~80℃下高温烹调蘑菇,发现甲醛的物质被大大稀释,也就是说高温烹调法也挺凑效。

3.去皮法

能去皮的蔬菜水果,尽量去皮,如瓜类蔬菜一般都能去皮,但是会丢失表皮里的营养成分。

蔬菜也有甲醛?

选购蔬菜,遵循3个原则

想要筛选出健康蔬菜,除了去大型超市,正规农贸市场以外,还要学会一些选购技巧,做好这三点。

一是闻,正常的蔬菜上应该有蔬菜的清香味,如若有特殊浓烈的异味,则不建议购买;

二是看,蔬菜的颜色并非越艳丽越好,也不要购买形状异常的蔬菜,购买正常颜色和形态的为宜;

三是摸,蔬菜表面应该有其特殊的纹路,如果没有任何纹路很光滑的话,则不建议购买。

蔬菜是公认的健康食品,价格亲民,营养丰富,每日吃够蔬菜量有益健康。生活中,“蔬菜有害论”时不时就会出现在大众眼前,但很多都是不实的,对此要学会甄别,理性看待。